SSD / 固態硬碟
-
金士頓首款外接式行動固態硬碟XS2000與旗艦級Type-C隨身碟DataTraveler Max同步在台上市
全球記憶體儲存領導品牌Kingston金士頓宣布旗下第一款外接式行動固態硬碟XS2000正式在台上市,並同步推出標榜極速傳輸的DataTraveler Max Type-C 隨身碟 (DT Max),以兩款全新產品再締業界標準。XS2000採用僅28.9公克的口袋型輕量設計、卻擁有不容小覷的USB 3.2 Gen 2x2傳輸速度;為呼應創作者上山下海取材、即時傳輸影像資料的需求,XS2000除了具備IP55等級的防水防塵功能,在耐撞硬殼外側更隨附可拆卸式的橡膠保護套,以堅實的雙重防護讓重要影像與資料安全無虞。 為因應異地與居家辦公等趨勢下日漸提升的跨裝置傳輸需求,具備高達1000MB/s旗艦級傳輸速度的DataTraveler Max 隨身碟 (DT Max),堪稱同類產品中的佼佼者。XS2000行動固態硬碟與DT Max隨身碟兩款產品皆支援USB Type-C傳輸規格,可與市面主流裝置搭配使用。除了專業創作與商務用途,兩款產品皆適用於擴充PS5主機容量,讓玩家輕鬆暢玩遊戲大作、無須妥協。 XS2000是金士頓旗下第一款外接式行動固態硬碟,以高達2000MB/s1的傳輸速度與500GB -2TB2的容量選項,幫助創作者在彈指之間快速傳輸並儲存高畫質影像、4K/8K影片與大型檔案,每秒可傳輸高達400張高畫質照片、傳輸一支長達1小時的4K影片僅需不到30秒6,讓外拍地點瞬間化身工作室!除了令人驚豔的效能表現,XS2000更採用市面主流的USB Type-C3規格,可支援多數創作者使用的PC與行動裝置。 與同級產品相比,XS2000僅占一半大小的精巧尺寸、可輕鬆放入背包與口袋,相較於市面上一般約550MB/s的入門級行動固態硬碟相比,更擁有超過三倍的傳輸速度;因應旅拍、收集外景素材等戶外使用需求,XS2000更在原先IP55等級4防水防塵的堅固硬殼外側,額外加上一只可拆卸式的橡膠保護套,以雙重防護悉心守護您的重要資產,讓您每一次冒險都有XS2000隨行。 金士頓表示:「呼應全球消費者與日俱增的內容創作需求,結合高效能與大容量的XS2000應運而生,口袋型的精巧尺寸與絕佳耐用度,使這款行動固態硬碟可完美適用於專業與日常創作等各種情境,無論何時何地,讓高生產力無所不在。」 金士頓新品DataTraveler Max (DT Max) Type-C USB隨身碟提供前所未有的1000MB/s讀取、900MB/s寫入速度1,堪稱目前市面上最高速的USB隨身碟之一。針對在外奔波、通勤的專業人士與消費者,金士頓精心設計的脊狀外殼可在閒置時保護連接孔、並供輕鬆滑開使用,更具備LED 狀態指示燈與鑰匙圈扣環等多重巧思。DT Max提供從256GB至1TB2的多種容量選項,無須攜帶傳輸線即可迅速傳輸和儲存大型數位檔案,例如照片、4K/8K 影片等,1秒可傳輸高達200張高畫質照片6。 金士頓表示:「無與倫比的極速效能,正是我們致力滿足消費者期待的最佳方式。我們很榮幸能透過DT Max帶來業界領先的速度與儲存容量,也樹立了USB-C快閃儲存裝置的全新標準。」 隨著PS5主機問世,動輒數十GB容量的3A遊戲大作,也讓PS5容量升級成為各界玩家最重視的議題。呼應此需求,金士頓本次推出的兩款新品:XS2000行動固態硬碟與DT Max隨身碟皆可連接PS5主機做為外接式的擴充儲存空間、用於存放PS5及PS4遊戲,讓玩家盡享不受容量侷限的暢快遊玩體驗。 XS2000行動固態硬碟與DT Max 隨身碟皆具備五年保固5與免費技術支援服務,為消費者打造最安心可靠的使用體驗。欲知詳盡資訊,請瀏覽kingston.com。 • USB 3.2 Gen 2x2 效能:領先業界、高達2000MB/s1的讀取/寫入速度 • 高速大容量:容量高達 2TB2,支援高解析度圖片、8K 影片和大型文件傳輸 • 可靠耐用: 經防水、防塵4和防震測試,隨附橡膠保護套 • 小巧的口袋型外觀:輕巧設計,便於隨身攜帶 • 傳輸介面:USB 3.2 Gen 2x2 • 速度1: 2,000MB/s 讀取速度,2,000MB/s 寫入速度 • 儲存容量2:500GB、1TB、2TB • 尺寸:69.54 x 32.58 x 13.5mm • 重量:28.9g • 外殼材質:金屬及塑膠 • 作業溫度:0°C至40°C • 儲存溫度:-20°C至85°C • 保固/支援5:五年產品保固及免費技術支援服務 • 相容於:Windows 10、8.1、Mac OS (v.10.14.x 以上版本)、Linux (v. 2.6.x 以上版本)、Chrome OS™ • 最新 USB 3.2 Gen 2 標準:以驚人速度傳輸檔案,最高可達 1,000MB/s 讀取、900MB/s 寫入速度 • 無須妥協的儲存空間: 有 256GB-1TB 多種高儲存容量可供選擇,方便您將數位資料庫帶著走 • USB-C3 連接性:支援新一代筆記型電腦和桌上型電腦以進行無縫式檔案傳輸 • 獨特設計:便於操作的單手滑蓋設計,搭配LED 狀態指示燈和鑰匙圈 • 儲存容量2:256GB、512GB、1TB • 速度1:USB 3.2 Gen 2 - 高達 1,000MB/s 讀取、900MB/s 寫入 • 尺寸: 82.17 mm x 22.00 mm x 9.02 mm • 重量:12g • 作業溫度:0°C至60°C • 儲存溫度:-20°C至85°C • 保固/支援:五年產品保固及免費技術支援服務 • 相容於:Windows 10、8.1、Mac OS (v.10.14.x 以上版本)、Linux (v. 2.6.x 以上版本)、Chrome OS™ 1 執行速度視主機硬體、軟體及使用方式而異。 2 快閃儲存裝置上所列出容量有部分用於格式化和其他功能,並非全部用於資料儲存。因此,實際可用儲存容量會低於產品所列之容量。如需詳細資訊,請參閱 Kingston 的快閃記憶體指南 Flash Memory Guide。 3 USB Type-C 和 USB-C 為 USB Implementers Forum 的註冊商標。 4 IEC/EN 60529 IP55 認證,可防止水和部分灰塵進入。 使用前須確保處於乾淨且乾燥的狀態。 5有限保固以 5 年為主或是「固態硬碟剩餘壽命」- 「固態硬碟剩餘壽命」可透過應用程式 Kingston SSD Manager (Kingston.com/SSDManager) 檢視。全新、未使用的產品,其耗損值會顯示為一百 (100),而已達到程式抹寫週期和耐用性限制的產品,耗損值則會顯示為一 (1) 。請參閱 Kingston.com/wa 以取得詳細資料。 6高畫質照片以1600萬像素、單張約5MB計算;4K影片以每小時45GB計算。
-
PNY LX2030 2TB實測開箱,10000 TBW超耐久寫入專為耕種奇亞幣農夫而生固態硬碟!
近年比特幣、乙太幣等加密貨幣爆紅,讓無數玩家轉行當「礦工」,利用處理器、顯示卡等產品進行挖礦,期望能藉此大賺一筆,然而,使用這些設備進行挖礦作業會導致顯示卡、處理器等零組件以最大負載進行運轉,不僅會消耗大量的能源,從而造成竊電、斷電等相關的爭議也層出不窮,甚至還有國家的城市被挖到跳電等窘況出現。 在能源的議題之下,一款主打省電的虛擬貨幣被新創造出來,而它正是前段時間相當熱門討論的「奇亞幣(Chia)」,透過"硬碟"做為貨幣產出的主要零件,大幅度降低了處理器、顯示卡等高耗電產品的依賴,達到極大幅度降低能源浪費的目的。然而,生產奇亞幣的過程中,會對硬碟進行大量的資料讀寫,對於有著寫入壽命上限的SSD來說可以說是硬傷,也變相增加了廢棄零件浪費的問題。 為了讓減少廢棄物增加,也同時避免衍生的SSD保固問題,開始有廠商開發出專為奇亞幣設計的SSD產品,例如PNY推出的LX2030 M.2 SSD就是獲得奇亞幣官方認證超耐久寫入產品,擁有約是同容量SSD產品2~3倍TBW總寫入量,小編也在好奇心下的驅使下斥資入手了一個,要來體驗看看賺取虛擬貨幣是個什麼樣的感覺。 有別於之前對虛擬貨幣(挖礦)的耗用顯示卡資源模式,奇亞幣(Chia)的倚賴就大多著落在硬碟上頭,通常一般的加密貨幣會需要顯示卡或是處理器進行加密區塊的破譯,好處是加密檔案的體積很小,一個加密區塊大約在1MB左右,缺點則是解密過程極為複雜,讓小小的檔案就足以讓顯示卡、處理器算到「腦袋冒煙」。(笑~ 而奇亞幣的設計原理則是利用「空間證明」和「時間證明」來作為挖礦運算的基準,簡單來說,所謂的「空間證明」就是去計算玩家的硬碟容量,奇亞幣的程式以大約100 GB的容量空間做為一個單位,官方稱之為「Plot」,每一個Plot都會被灌入大量資料,但絕大部分的資料都是無用的,只有很低機率會出現正確解密檔案,處理器會在這一大堆的資料中尋找能夠成功解開加密區塊的資料,最早尋獲解密資料並解開加密區塊的人,就能賺到奇亞幣。 但不論如何,對於想邁入奇亞幣(Chia)領域的玩家來說,既然是需要足夠的空間容量來作為基礎,那可選擇的儲存媒介當然就是傳統的HDD或是新興的SSD這兩者囉,大容量(8TB以上)的HDD雖然有著較高的耐寫入特性,但緩慢的讀寫速度(單顆僅150 MB/s)實在無法與高速的SSD相提並論,即便透過RAID 0串聯加速也是只能對SSD的速度遙望,因此如果不想要讓挖礦時間等到天荒地老還看不到結果,就是避採用SSD才是加快收穫的較佳途徑。 PNY為了滿足農夫們(指挖Chia的玩家們)在硬碟方面的需求,與晶片控制器大廠Phison合作打造了全新的LX 2030和LX 3030系列M.2 SSD,當中的LX2030有著比一般同容量SSD高出3倍以上的TBW最大寫入量,LX 3030系列更能達到10倍以上,不過相對的價格自然也是…(微笑),由於口袋的深度有限,小編只夠選擇價格尚在負擔範圍LX 2030讓各位農夫有個選購上的基本依據。下面就來仔細瞧瞧這款LX2030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種田種的好,當然少不了得先準備好至少一支LX2030不可!PNY推出的LX2030奇亞幣專用SSD在選擇上目前只提供2TB單一一種容量,通道標準為M.2 SSD中最為主流的PCIe Gen3x4,因此市面上多數的電腦設備都能夠相容,加上奇亞幣對於硬碟以外的硬體要求不高,所以如果希望耕田、打Game兩不誤的話,找找家中有沒有舊的電競筆電、舊主機,說不定能讓這些設備發揮更多的價值。 想挖奇亞幣當然得考量壽命(不然很快就寫滿),而說到了壽命,PNY為LX2030導入了名為「Lifextension」技術,這項技術是專門為奇亞幣種田所設計,能夠大幅度的提升SSD寫入上限,依照解決方案的不同分為XPlot和XPlot Pro兩種,前者便是用在本次開箱的LX2030,後者則是用在高階版的LX3030,配合AI引擎、LDPC低密度機偶檢查、Flash I/F強化儲存顆粒的使用效率、降地資料錯誤的發生率,從而達到延長SSD的寫入壽命。 藉由上述的多項技術,若將LX2030的寫入壽命將可以獲得2~3倍以上的提升,對比多數同容量2TB SSD的TBW總寫入量在1,000~1,500,LX2030用於一般場合可以達到3,000 TBW,而用在種田上更可以達到10,000 TBW!至於用上XPlot Pro的LX3030就更誇張了,同樣2TB的版本在日常寫入壽命就上看10,000 TBW,用於挖礦更是高達54,000 TBW,耐用性是一般消費型SSD的10倍以上,直逼企業級產品的水準。 與此同時,為了確保LX2030能夠負荷長時間的種田的高壓環境,產品通過了180萬小時MTBF平均無故障時間測試,從而保證產品有著足夠的穩定性,減少各位農夫發生第二天一早起床、晚上下班回家後電腦死機而一無所獲的悲劇。(這點很重要!) 在有了技術幫助之外,SSD的用料好壞當然也是影響壽命的是一大關鍵之一,LX2030選用了KIOXIA(前身為Toshiba)生產的3D TLC顆粒,單顆的容量為256GB,採正反面各4顆的形式組成2TB的容量,並搭配Phison生產的PS5012-E12S控制器,這顆控制器能夠支援最高讀寫速度可達3,400 /3,100 MB/s,但如果玩家查看官網資訊會發現,官方標示的寫入速度僅有1,000 MB/s,明顯過於保守,這部分原因主要在於LX 2030主打是針對種田這種大型資料寫入的場合所設計,故不是以「快取」的速度為標準,而是改為顆粒的速度。 一般多數消費級的SSD,在速度的標示上多只計算快取的存取速度,造成讀寫小檔案的速度很快,但遇到大型檔案卻因為快取容量不足,出現速度不穩的現象,這點在日常使用通常問題不大,畢竟一般生活需要一次性讀寫超大檔案的機會較少,但對於種田這種從事大型檔案讀寫的項目來說,快取的容量就很容易被塞爆,造成SSD的讀寫速度降低。 因此即便LX2030也配有一顆Kingston生產4Gb DDR3L快取,但畢竟這是一款以種田為主打的產品,比起快取所帶來的瞬間速度,面對長時間大檔案之下的「真實」效能反而才是更為重要的,這點小編也會在接下來的測試為大家進行實證。 本次的實際測試小編選用的是AMD平台,在使用CrystalDiskMark 8進行最基本的速度跑分時,LX2030得出了3,461 /3,112 MB/s的讀寫速度,符合SSD使用的控制所支援的最高3,400MB/ 3,100MB/s的讀寫速度表現,初步證明了SSD用於日常使用上有著逼近PCIe 3.0通道上限的水準,這樣的效能就算不拿來做為挖奇亞幣使用,對於玩家拿來搭配成為電腦中零組件的儲存主力也是相當不錯的選擇,即便是作為電競電腦使用也一樣能夠高速運作。 接著將CrystalDiskMark 8.0的測試的檔案大小調整至程式提供的最大值64GiB,在這個標準下寫入的速度果真下降,來到了2,857 MB/s,不過速度還是沒有官方標註的那個誇張,這點可能是由於SSD的寫入過程是先進到快取之後,再由快取進到儲存顆粒中,兩個步驟其實是會同步進行的,因此正常來說不會出現塞爆快取之後速度就一蹶不振的情況。 為了確認1,000 MB/s的速度是否真的快取有關,小編把測試程式換成HD Tune Pro軟體,該程式能夠紀錄硬碟快取的速度狀態,從紀錄圖表可以看到一段雪崩式下跌的數值,從近2,000MB/s左右來到1,000 MB/s左右,然後很快的又恢復到正常水準,由此可以驗證官方標註的寫入速度1,000 MB/s確實是以「不計算快取寫入」來做為依據。 官方選擇如此「誠實」的原因在於畢竟LX2030是針對種田所設計,而種田的檔案都極為為肥大,快取其實是長期處在塞滿的狀態,不像一般日常使用都是小型檔案很快就能消化掉,這也就是為什麼產品的規格會讓人覺得這麼保守了。 完成了速度測試,最後小編來使用LX2030做為示範,教大家如何種田吧!想要農出奇亞幣,需要先到奇亞幣的官網下載專屬的種田程式,程式本身支援Windows、MacOS、Linux三大作業系統,玩家可以依照自己使用的主機系統選擇對應的程式。 下載並完成安裝之後,第一次使用的玩家需要申請一組密碼金鑰,此時系統就會彈出「24個英文單字」稱之為助記詞,這些單字就是你的帳戶密碼,請用截圖、拍照、手寫等多種方式好好保存,因為弄丟就無法補發、弄丟就無法補發、弄丟就無法補發!這點非常重要,一定要牢記。 玩家的電腦在過去如果不曾種過奇亞幣,在首次使用時程式需要進行節點同步,也就是將交易網路上從古至今的交易資料全部下載至玩家電腦中,這是所有加密貨幣都需要經過的歷程,這部分所要花費的時間可以長達10小時以上,完全沒有辦法跳過,只能耐心等待。 在等待節點同步的期間,我們可以先來規劃我們的「耕地」,也就是日後用以種田的相關設定。在畫面上點選「耕地」的頁面,選擇「新增耕地」便可以開始進行相關設定。 如同真的耕田一般,我們需要先決定田地大小,程式預設的一塊田地是101.4GB,此外還有208.8GB、429.8GB等選項,需要注意的是選單中600MB的是「測試用」的,無法種出任何奇亞幣,建議大家直接無視該選項。 選定田地的大小之後就是來決定我們要照顧多少塊田地,照顧的田地數量越多,一次占用的硬碟容量也就越多,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田地佔用的容量外,硬碟還需預留約300 GB空間給工作佔存檔,所以1 TB硬碟是最多能圈地的數量是7塊,而非9塊。 另外在細部選項中,程式提供了「新增至耕地列隊」和「平行耕地」兩種選項,前者是規劃完一塊田地後才去處理下一塊,適合電腦性能比較差的主機,後者則是所有耕地進行同時規劃,因此可以省下較多等待時間,相對占用主機的資源也會比較多。 再來是設定暫存與最終的資料夾,程式建議使用存取速度較快的硬碟來安置暫存資料夾,大容量HDD則用以做為最終資料夾的歸宿,但這不是強制的,如果跟小編一樣只有一顆硬碟的話,設定在同一顆硬碟也是可以的。 完成所有設定之後,就只要慢慢地等待節點和耕地規劃完成,程式就會自動替我們完成種田,期間玩家可以在「耕種」頁面查看種田的狀態,系統會顯示幕前的收穫並評估多久才會收穫奇亞幣。 整體來說,奇亞幣真的是一個走「佛系」的虛擬貨幣,同步節點要等、準備種田要等、種田期間也是繼續等等等,外加上奇亞幣程式的Bug真的不少,小編在過程中就遇到好幾次節點無法同步、耕地無法規劃的問題,相當考驗每個農夫的耐心,玩家如果是首次挑戰種田的話,建議先歸劃1、2個就好,等確定一切正常之後再逐步擴充,防止一個出錯就得全部重頭來過的麻煩。最後收益方面嘛…小編個人也是佛系經營,也就不方便向大家透漏太多囉!XD 奇亞幣的誕生是希望能夠在賺取加密貨幣的同時也能顧及環境的保護,雖然透過硬碟賺取的機制能夠省下大量能源消耗,卻也造成了廢棄物的相關問題,也讓各家硬碟廠商在保固上傷透了腦筋,於是乎廠商們開始研發專屬於奇亞幣的硬碟來試圖迎合市場。像是本次小編開箱的 PNY LX2030 SSD就是透過Lifextension技術,讓硬碟寫入壽命上限能夠提高3倍以上來到的10,000 TBW,幫助農夫們耕田的過程可以更安定可靠,也達到減少浪費的效果,實現奇亞幣追求環境永續的理念。 而對於不打算從事種田的玩家來說,如小編前面在測試時就有提到的,PNY這款LX2030在整體的讀寫速度上也都有達到3,000 MB/s以上的表現,以現有的PCIe Gen3x4的SSD陣營的各家產品來相比較的話,也是名列前茅的效能優等生了,再配合比同容量高出2倍以上的寫入壽命特點,對於一些經常對SSD進行頻繁寫入的創作者來說,也能有助於提升整體的工作穩定度,達到降低檔案輸出失敗或壞檔機率的效果。 而這樣一款面面俱到的高速M.2 SSD玩家不心動嗎?反正小編我是已經開始當農夫了,想一起來種田的朋友就趕快入手吧!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FireCuda 530 SSD散熱器版採用EKWB客製金屬散熱器,維持SSD尖峰效能運作
Seagate Technology 今日公布FireCuda 530 SSD散熱器版2TB已於全台Seagate特定的經銷通路上架,而1TB及4TB版本則將於10月在台上市,建議售價分別為新台幣7,590元 (1TB)、14,990元 (2TB)與28,590元 (4TB)。 此款產品無須其他零件,即符合PS5遊戲主機之效能及尺寸規格需求,為玩家火力全開的最強後盾。更多關於PS5最新系統更新和效能需求請參考: FireCuda 530 SSD散熱器版循序讀取速度最高可至7,300 MB/s,採用經Seagate驗證的E18控制器和最新的3D TLC NAND,提供最先進的速度和耐用度,搭配EKWB操刀設計的電鍍鋁製金屬散熱器,極簡外觀設計與紋理細緻的表面微細孔,將散熱效果發揮到極致,維持SSD尖峰效能運作。 此外FireCuda 530 SSD皆附有五年有限保固,以及三年資料救援服務,讓遊戲玩家毫無後顧之憂。
-
KLEVV CRAS C720 1TB實測開箱,M.2 NVMe PCIe Gen3 x4高效能固態硬碟!
一向以「創新進化」作為品牌革新價值與哲學的科賦(KLEVV),除了持續不斷地推出儲存方面的各項產品之外,也延續先前的系列,推出新的主打產品來回饋廣大的消費者,而其中的CRAS C700 系列M.2 SSD更是以平實的價格和完整的資料安全防護功能,一推出便在市場上掀起不少話題,也成為許多玩家在DIY組裝時的優先選擇。 秉持創新進化的宗旨,C700系列除了後續推出C710之外,也進化到了最新的C720這款全新版本,一舉將讀寫速度拉高衝破3,000 MB/s大關,發揮PCIe 3.0x4的通道極速,直接滿足現階段玩家的各項使用需求,當然也涵蓋了講究速度的電競玩家或創作者族群。 CRAS C720 M.2 SSD,不僅讓最大的讀取速率來到3,400 MB/s,並且還替自己主打的資料防護功能進行了強化,這讓小編可是興趣滿滿,迫不及待地入手了一顆要來體驗一下,那下面就跟著小編的視角來瞧瞧C720的真實風貌吧! CRAS C720 M.2 SSD在傳輸介面上是採PCIe 3.0通道標準,並在容量上提供了256GB /512GB /1TB /2TB等共4種版本可以選擇,其中1TB和2TB容量擁有最快的傳輸速率,其讀寫分別落在約3,400 /3,100 MB/s,基本上屬於PCIe 3.0x4的頻寬極限,本次小編入手的是其中的1TB容量版本,也是具備最快傳輸速率的一款。 值得一提的是,從命名上來看,或許有個誤會以為CRAS C720是C710的後繼者,是沒錯、但也不全對,C700系列家族可是都還存在(其中C700無散熱片版已停產),只是這2款版本分別對應不同的產品區間:C710對應的是入門和中階主機平台,新推出的C720則是定位在主流高階平台,對於玩家來說,可以因應不同需求來做選擇! 回到本次的主角身上,CRAS C720採用了無散熱器的裸片設計,對於一般使用上或是用來擴充筆電容量都相當合適,除了省去拆散熱器的麻煩與風險(可能拆壞)之外,面對大多數主機板上都有附加特製化散熱片來說顯然是方便安裝許多,甚至是一些迷你電腦也十分適配,不論是安裝在正面或是背面貼近機殼側板,都沒有無法安裝或卡到機體結構等問題。 *此產品上市後將會有不同PCB顏色版本 當然身為一顆SSD,用料絕對是決定產品好壞最重要的因素,C720採用的是美光Micron的IA7BG64AIA NAND儲存晶片、單面4顆配置、單顆晶片容量為256GB、96層3D TLC架構組成的版本,總容量1TB應該足以應付大多數玩家的基本需求,畢竟現在的作業系統加上必備的應用程式外,還要考量常用到的工具軟體與遊戲等等,有需要更大容量的朋友可以選擇2TB的版本喔。 控制器方面,C720採用的是由PHISON出產的PS5012-E12S-32控制晶片,採用台積電28nm製程、支援最高8組快閃記憶體通道、最大8TB容量,且可以額外搭配DDR4或DDR3L的快取,從實拍的照片中可以看到C720也加入獨立的DDR3L DRAM快取,並搭配智慧型SLC快取演算法進一步提升整體的儲存效率和使用壽命,讓C720能夠提供最高3,400 /3,100 MB/s的讀寫速率。 而在保證儲存效率之外,科賦也同樣注重產品的使用壽命,從軟硬體方面替C720導入多項技術來進行強化,包含像是「SRAM錯誤處理功能」,不論數據資料是要從SSD中進出,專屬的SRAM處理程序能夠檢測與校正資料的正確和完整性,從而確保檔案不會因為傳輸過程累積的錯誤而出現缺損或異常。 軟體方面,「S.M.A.R.T自我監測、分析及報告技術」和「LDPC ECC引擎」在C720上也是同樣具備的,前者能夠實時監測產品本身的狀態,讓玩家能夠隨時掌握產品的運作狀態,並預先通知故障發生的可能性;後者則能針對儲存的資料進行驗證,及早發現資料異常,提升資料在儲存上的穩定性。 另外,面對SSD先天特性上會隨著使用時間的拉長,導致儲存顆粒會出現無法進行存取的壞塊問題,這款C720也有進行防護,透過「壞塊管理(Bad Block Management)」功能,能夠預判那些儲存區塊即將壽終正寢,並將該區的資料提前轉移到其他剩餘的空間中,且同時重新規劃資料的儲存機制,避免資料寫入到即將損壞的區域之中,等同對玩家提供了更深一層的保護,再者,官方亦提供5年的有限保固服務,讓玩家可以安心使用。 看完了C720的各項特色之後,接下來自然就是進行效能實測囉!本次實測平台使用的是ROG Maximus XIII Hero Z590主機板與Intel Core i9-11900K處理器, 完整的規格如下: 處理器:Intel Core i9-11900K 主機板:ROG Maximus XIII Hero 記憶體:T.T ToughRam RGB DDR4-3600 8GBx2 (共16GB) 顯示卡:NVIDIA RTX 3060 Ti FE 首先我們來看看C720在CrystalDiskMark 8中的表現,根據跑分結果,其讀取的成績為3,327 MB/s、寫入的成績則落在3,013 MB/s、IOPS則是高達23萬,整體表現有貼近官方所標示的3,400 /3,100 MB/s讀寫速率。 接著來看看ATTO Disk Benchmark對於不同大小的檔案在傳輸速率上的變化,依照測試結果得出的數據可以看到,C720的寫入在128KB的時候就達到2.81 GB/s的最大速率,讀取的部分則是256 KB之後才會達到極限,其速率落在3.22 GB/s左右。 基本上,一款高效能的電腦當然得配備夠等級的元件才能真正達標,玩家在選擇高階主機板、高階處理器之外,也要顧及到時刻擔任儲存角色的SSD與記憶體,必須是具備優良效能的產品才行,在儲存領域注重技術與品質兩大主軸定位的科賦KLEVV,相信會是玩家的首選品牌,而這款新推出的CRAS C720 M.2 SSD除了依然保持該系列多元豐富的資料防護功能外,不僅將傳輸速率推升至3,000 MB/s以上、大容量的儲存空間以及高達5年的保固服務,足以滿足玩家的使用需求,如果您也正在尋覓一款適合的PCIe 3.0x4 NVMe SSD的話,KLEVV CRAS C720 將能符合玩家們對於效能、資料安全兩方面的期望。 科賦獨家好康:購買C720 還額外附贈Acronis備份軟體,需要的朋友們快洽詢各門市! 品牌名稱:KLEVV - 科賦 廠商名稱:艾思科有限公司 - ESSENCORE 廠商網址: 代理商名稱:富基電通股份有限公司 - AFASTOR 代理商電話:02-8978-6066 代理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PNY XLR8 CS3040 2TB實測開箱,NVMe PCIe Gen4 x4入門級固態硬碟!
隨著現在支援PCIe 4.0的主機板越來越普及,廠商們也推出越來越多支援該標準的硬碟產品,然而現今市場上的產品選擇卻如同天秤一樣成兩樣情,一邊是速度不到5,000 MB/s的入門款、另一邊則是挑戰7,000MB/s以上的昂貴旗艦款,至於夾在中間的中階款式則是寥寥可數。 面對PCIe 4.0 SSD不是入門就是旗艦的極端狀況,相信不少玩家都跟小編一樣抱怨,想要兼顧效能和價格就真的這麼難嗎?關於這點,老字號儲存設備場PNY聽到了!瞄準了市場的空缺,推出了讀取速度可達5600 MB/s的XLR8 CS3040 SSD系列,並且主打幾乎等於頂級PCIe 3.0 SSD的超甜蜜價格,究竟如此誘人規格的背後是真材實料,還是另有陷阱?就讓小編親自動手開箱實測來替大家驗貨吧! PNY推出的XLR8 CS3040 SSD在容量的選擇上相當多元,提供了500GB、1TB、2TB和十分罕見的4TB超大容量版本,其中2TB版本的價格居然7,000元有找,小編一度以為自己是不是看錯容量,由於價格實在很划算,自然也就決定藉此機會入手囉!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來說SSD的容量越大速度也越快,不過XLR8 CS3040因為是以大眾玩家的需求為主打,除了全系列的讀取速度都能達到5,600 MB/s外,在寫入方面擁有最高效能的是最多玩家會入手的1TB和2TB的版本,能夠達到4,300 MB/s,至於容量最大的4TB版本速度稍微下降來到3,900 MB/s,500GB的則只剩下2,600 MB/s。 在產品的實體安排上,CS3040是走無散熱器的裸片設計,因此除了一般標準的主機板外,產品也能輕易地進到迷你主機,甚至是使用在Intel第12代Tiger Lake-H的電競筆電中,不用擔心整組SSD尺寸太大與機器周圍零件衝突的問題。 接著我們來看看用料,相信很多人可能會擔心一款PCIe 4.0的SSD賣到跟PCIe 3.0一樣的價格,是否是因為使用了耐用度較差的QLC顆粒?這一點還請放心,CS3040選用的是Toshiba所生產的3D TLC顆粒,採96層堆疊技術讓單顆晶片擁有512GB的容量,以雙面各兩顆的形式組成2TB容量,且總寫入量能夠達到3,600 TBW(1TB版本為1,800 TBW),賦予產品優秀的耐久表現。 而關乎SSD速度表現的控制晶片上,CS3040則是選用PHISON出產的PHPS5016-E16控制器,採台積電28nm製程,內建了32位元ARM Cortex R5雙核心處理器,支援第四代LDPC除錯引擎來減少檔案高速傳輸發生的資料錯誤。同時為了賦予更高速的存取效能,產品也配有SK海力士生產的8Gb快取,其中小編所入手的2TB版本在正/面都各有一顆,讓整支SSD的快取容量達到了16Gb!整體的用料真的可以用豪邁、扎實來形容。 最後在品管與保固服務上,CS3040通過了200萬小時MTBF平均無故障測試,確保喜愛24小時遊戲掛機練功的玩家能夠獲得足夠的穩定性,不會半夜無故突然死機,再加上長達5年的有限保固服務,給予玩家全方面的完整保障。 看完了基本規格的介紹後,來到的效能表現的驗證環節,本次小編選定使用Intel平台中剛好也是中高階的Core i7-11700K處理器,以此來反映一般玩家整體的預算搭配。 在每次硬碟測試必跑的CrystalDiskMark中出現了一件神奇的事,CS3040在寫入速度上可以接近4,300 MB/s,但是不管小編測了多少次,讀取速度最高都只會落在5,000 MB/s左右,距離官方所宣稱的5,600 MB/s尚有一段距離,難道是小編手中的SSD拿到「籤王」?! 其實根據PHISON官網資訊,CS3040所使用的PHPS5016-E16控制器支援的最大讀取速度正是5,000 MB/s,換言之小編手中的SSD確實已經發揮了它的效能極限,PNY的確是品質到位,也沒有調校不利。 既然如此,官方特別標示5,600 MB/s的傳輸速度又是從哪裡來的呢?答案非常簡單,就是「測試標準不同」,PNY測出的讀取速度是SSD是在「0Fill」模式下數據,這個模式不同於一般使用隨機參數的測速方式,而是將檔案全部填滿「0」來進行測速,由於檔案內容變得極為單純,讓資料讀取所需耗費的資源成本減少,從而能夠讓SSD跑出更快的速度。 接著透過ATTO Disk Benchmark來測試SSD對於不同檔案尺寸的讀寫速率表現,根據結果,CS3040的寫入約在128KB的時候來到最大速度極限,而讀取方面則是要到256KB才會來到最大值,此後隨著檔案加大,讀寫都保持著穩定的表現。 PNY的XLR8 SC3040做為一款讀取速度能達5,000 MB/s以上的中階PCIe 4.0 M.2 SSD,在價格上不僅甜到「蛀牙」,用料上也絲毫沒在手軟,3D TLC顆粒、大容量快取、5年保固等特色一樣不少,雖然在數據測試的標準上可能不是那麼合乎大家習慣的標示方式,但仍是符合PCIe 4.0 Gen4x4規格速度可達5,000 MB/s的M.2 SSD版本,這也打破很多人認為便宜的SSD都會偷料,或是使用不耐用QLC晶片的刻板印象,也讓SC3040對於不論是想要嘗鮮、擴充容量還是囤貨備用上有需求的玩家來說,都是現階段市場上最具CP值的SSD產品之一。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十銓科技發表T-CREATE開創者CLASSIC Thunderbolt3 External SSD及T-FORCE CARDEA黑武士Z44L PCIe4.0 SSD,閃電急速支援跨介面傳輸,引爆極薄散熱裝備升級戰
全球記憶體領導品牌十銓科技(4967)多年來持續在產品研發上卓越群倫,突破極限,旗下創作者品牌T-CREATE及電競品牌T-FORCE今日推出全新二款創作者及電競玩家的固態硬碟升級首選,包含跨介面急速支援Thunderbolt與USB的T-CREATE 開創者 CLASSIC Thunderbolt3 External SSD及選用十銓科技專利研發極薄石墨烯散熱片的T-FORCE CARDEA 黑武士 Z44L PCIe4.0 SSD,二款新品以多介面支援性及高速穩定散熱技術,顛覆創作者及玩家的高效能儲存體驗,為儲存類市場增添戰力。 介面接口的世代快速更迭,在新一代Thunderbolt3全面超越USB介面傳速極限的影響之下,十銓科技所推出支援雙介面急速傳輸的T-CREATE 開創者 CLASSIC Thunderbolt3 External SSD,完整結合追求跨介面、多平台、大檔案及高速移轉的創作者需求。 以單一Type C接口支援Thunderbolt3/4及USB3.2 Gen2雙介面,開創者 CLASSIC Thunderbolt3 External SSD能自動偵測介面種類,無須耗時進行額外設定,隨插即用,其對Mac OS或Windows系統的完善相容性,也讓創作者在外出提案或資料傳輸抓取時無須擔心作業系統的限制,滿分支援作品呈現。一碟支援目前主流介面及平台,使創作者輕鬆駕馭各裝置間的檔案傳輸,體驗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及便利性。 開創者 CLASSIC Thunderbolt3 External SSD使用USB介面時可達最高速度900MB/s,於Thunderbolt3介面運作時則可解放PCIe Gen3x4效能,擁有高達2700MB/s [1][2]的傳輸速度,得以在短短15秒內將高達25GB的多媒體檔案傳輸完畢,最大容量達4TB儲存空間選擇,而冰川銀的經典外觀及簡約的鋁質結構設計不僅堅固耐用,亦是高速傳輸下絕佳的散熱夥伴。 除滿足創作者需求外,十銓科技同步發表具備超薄石墨烯專利散熱片系列的T-FORCE CARDEA 黑武士 Z44L PCIe4.0 SSD為電競儲存市場帶來PCIe4.0新生代戰將。CARDEA Z44L黑武士採用具多項專利的超薄石墨烯散熱片,熱處理效能散熱高達9%[3],以極佳導熱材質提供玩家最優質組裝靈活性,任何主機板散熱片皆能完美支援。 CARDEA 黑武士 Z44L支援最新PCIe Gen4x4規格,讀寫可達3500/3000 MB/s [4],優異性能較一般SATA SSD快上7倍,且嚴選的高速3D-TLC NAND Flash及SLC Cache設計則維持PCIe4.0極速傳輸下的絕佳穩定性,並提供500GB及1TB等容量,T-FORCE生力軍CARDEA 黑武士 Z44L是玩家由PCIe Gen3輕鬆升級為Gen4固態硬碟的聰明首選。
-
第四代超快速度 – CORSAIR發布了MP600 PRO XT M.2 NVMe SSD
備受遊戲玩家、內容創作者和PC裝機者青睞的世界知名發燒組件廠商CORSAIR (NASDAQ:CRSR),今日發布了全新的第四代PCIe x4 NVMe M.2固態硬碟MP600 PRO XT。 MP600 PRO XT的容量高達4TB,外形小巧,可存儲大量數據,幾乎適合任何PC設備。對於需要高速運行遊戲、加載應用程式和傳輸文件的用戶,預裝散熱器的MP600 PRO XT可提供令人難以置信的性能,讓標準M.2 SSD甘拜下風。 MP600 PRO XT擁有非凡的性能、出色的散熱能力和相容性,傳輸速度突破了7,000MB/sec的限制。 MP600 PRO XT採用高密度3D TLC NAND,可實現高達7,100MB/sec的順序讀取速度,以及6,800MB/sec的順序寫入速度*,性能不凡、經久耐用,可寫入的數據量多達3,000TB。先進的PCIe Gen4技術確保您的驅動器能夠使用超大頻寬,同時向後相容PCIe Gen3,滿足您的各種需求,為各種系統提供快速存儲。 ** MP600 PRO XT可直接安裝在M.2 2280標準NVMe的主板上,採用獨特的鋁製散熱器,即使在系統全速運行時,也可以將溫度保持在合適狀態。散熱器的高比表面積能夠有效地散發熱量並減少熱節流,滿足您的性能需求,同時外觀也比普通的盒裝M.2驅動器更時尚。 MP600 PRO XT可相容CORSAIR Hydro X Series XM2 Water Block(單獨出售),使您能夠將SSD集成到定製冷卻迴路中,以實現更低的溫度,從而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性能。 與所有CORSAIR固態硬碟一樣,全新的MP600 PRO XT也支持搭配免費的CORSAIR SSD Toolbox軟體使用,您可以在電腦上對MP600 PRO XT使用安全擦除和固件更新等便捷功能。 MP600 PRO X具有五年保修,為您帶來快速可靠的存儲,充分利用PCIe Gen4技術實現非同一般的M.2性能,讓您高枕無憂。 * 性能和耐久性因容量而異。 ** 在PCIe Gen3上性能會降低。 供貨情況、保固和定價 CORSAIR MP600 PRO XT Gen4 PCIe x4 NVMe M.2 SSD即日起可通過CORSAIR網上商店購買,也可以通過CORSAIR全球授權零售商和批發商網絡進行銷售。 MP600 PRO XT具有五年保修,同時還可獲得CORSAIR全球客戶服務和技術支援部門服務。 關於MP600 PRO XT的價格,請參考CORSAIR網站或聯繫您當地CORSAIR銷售或公關代表。台灣詳細發售時間和價格請洽代理商—聯強國際。
-
十銓T-FORCE CARDEA 1TB散熱片版本實測開箱,PCIe 4.0 x4高效能固態硬碟!
通常市售的SSD在外型方面可分成兩種:裸片或是加裝散熱片,其中散熱片又有分採導熱貼片以及尺寸巨大、外型酷炫的散熱鎧甲等模式,有的廠商也會選擇同時推出多種散熱方案的版本來滿足不同族群的需求,但換個方面想,與其分這麼多版本,為什麼不乾脆全部都給就好了呢? 關於這點,台灣知名儲存設備大廠「Team Group十銓科技」旗下電競品牌"T-FORCE"就聽見了玩家們心聲,在新推出的CARDEA A440 M.2 SSD中就直接準備了散熱貼片和散熱鎧甲,讓大家不必做選擇、一次全部帶回家。 這款新推出的CARDEA A440算是十銓M.2 SSD家族目前最高階的產品,採PCIe 4.0通道標準,最高讀取速度可以達到7,000MB/s,寫入速度1TB版本為5,500MB/s、2TB則可以進一步衝上6,900MB/s,相當於榨乾PCIe 4.0x4通道的頻寬極限!對於現階段想邁入PCIe 4.0 Gen4 M.2 SSD領域的玩家來說是個不錯的新選擇。 但需要注意的是,CARDEA A440還有一個兄弟款「CARDEA Z44Q」也是新推出的版本,除了型號命名很類似之外,外觀上面也極為相似,不過,Z44Q使用的是QLC儲存顆粒,最高讀寫速度也縮減為5,000/4,000 MB/s,兩者有著不小的差距,若是玩家想入手4TB容量的話,則僅Z44Q有提供,再者,皆為2TB容量時的售價兩者也不相同,A440的價格仍舊略高於Z44Q,玩家選購時還請務必多加留意。 一款SSD要達到7,000MB/s的傳輸效率,用料絕對是關鍵,CARDEA A440使用PHISON的PS5018-E18控制器,內部具有採12nm製成的3核心ARM Cortex R5處理器和雙核心CoXProcessor處理器,支援第四代LPDC糾錯引擎,讓在高速傳輸的過程中,降低檔案出錯可能,同時SSD還配有DDR4快取,能夠進一步提升整體的讀取效率。 至於最重要的NAND儲存顆粒,CARDEA A440選用美光(Micron)出產的IA7BG64AIA 3D TLC顆粒,以單面4顆配置、單顆晶片容量為256GB、96層3D TLC架構組成1 TB版本,根據官方數據其總寫入量為700 TBW,而2TB版本則毫無意外的翻倍至1,400 TBW,但玩家不論選擇哪一款,原廠都會提供5年的有限保固服務。 而在附贈配件上,CARDEA A440提供兩種散熱工具,分別是「石磨烯散熱貼片」和「鋁鰭片散熱器」,前者利用石磨烯擁有輕薄、熱傳導性能佳的特性,適合用在主機板已經附贈SSD散熱片的場合,能夠幫助SSD將熱量更快的傳遞到出去,相比無散熱片的SSD,能夠提高9%的熱量處理效率。 後者的「鋁鰭片散熱器」則相對適合沒有提供散熱片的主機板插槽上,散熱器採用十銓專利的鰭片設計,能夠增加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並具備導流功效,提升空氣交換效率,讓SSD的溫度在機殼空間內最高能夠大幅降低10度,確保硬碟的速度不應高溫而降低。 以一顆速度號稱能達到7,000 MB/s的SSD來說,如果是安裝在高階主機板上,通常這些主機板大多已經蓋了滿滿的散熱片了,散熱方面自然是不成問題,但對於一般中階或是入門主機板來說,硬碟散熱片可能不是單薄就是根本沒提供,原廠提供散熱器能否提供足狗的解熱能力就是關鍵了,因此本次測試,小編將直接使用SSD提供鋁製散熱器搭配AMD的平台來驗證硬碟整體的表現。 根據CrystalDiskMark 8.0的測試結果,CARDEA A440在讀取上最高可達7,114 MB/s,寫入則是達到5,455 MB/s,且在不間斷連續測試後,讀寫速度也都有固定在6,500/5,000 MB/s以上,整體來說原裝的散熱器能夠提供足夠的散熱能力來為維持官方宣稱的7,000/5,500 MB/s的最大效能。 接著使用ATTO Disk Benchmark測試不同檔案尺寸的讀寫效能,根據結果,CARDEA A440約在檔案尺寸達到128KB的時候達到最大速率,其中讀取主要落在6.8 GB/s以上,寫入則是約是5 GB/s左右。 有別於部分M.2 SSD在外包裝設計上沒有明確表示是否有提供散熱器的作法,T-FORCE的CARDEA A440則是直接把市面上常見的散熱方案都附贈其中,算是一次解決了玩家可能會遇到的安裝困擾,也提供了更多的使用選擇,不論是桌機、筆電等,都可以自行DIY合適的散熱方式,加上擁有最高達7,000MB/s傳輸速度加持,讓玩家可以擁有更快速地讀寫資料、輕鬆體驗高速的儲存快感,面對現階段全面性NVMe PCIe Gen4時代的來臨下,當然是玩家們不可或缺的零組件一環,除了小編這次實測的1TB版本外,還有更大容量的2TB可以選擇喔!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創見Transcend MTE240S、MTE220S、MTE110S實測開箱,PCIe M.2 NVMe固態硬碟重裝上陣!
早期的SSD固態硬碟大多是以128GB、256GB作為主打的容量版本,對比當時主流的SATA HDD來說,容量雖小、速度卻快上好幾倍,但價格也是貴上好幾倍就是了,那時候如果想入手,恐怕要先看看口袋的深度才行。而相較傳統HDD來說,SSD不僅能擺脫HDD固有的轉速限制、還能完整地吃到PCIe規範的頻寬速率,選擇轉向SSD懷抱當然是最佳選擇。 隨著時代流轉,各家廠商也相繼研發出屬於自家品牌的產品,再加上SSD容量的擴充、匯流排的新規範釋出等等,如今無論是桌機還是筆電,大部分都已經改採用PCIe M.2 SSD固態硬碟作為主要的儲存裝置了,對比早期的SSD昂貴又小容量的情況,如今具備TB級大容量與親民價格的SSD固態硬碟,已成了目前市場趨勢。 就目前來說,SATA 6Gbps介面的2.5吋SSD與支援NVMe協定的PCIe M.2介面SSD,係屬於目前主流市場較常見的兩種主要規格,當然還是有採用SATA M.2介面的SSD固態硬碟,但規格仍然是SATA 6Gbps規格,在傳輸與讀寫速度上,其實還是與SATA SSD沒什麼兩樣。 但SATA SSD的6Gbps頻寬,對於PCIe 3.0僅僅一條單向傳輸的8Gbps通道來說,其實就已經能壓著打了,更別說其頻寬還能透過通道的疊加與雙向傳輸的優勢,完全把SATA SSD壓在地上磨擦。 以採用Gen 3規範的SSD來說,即使是最低規格的x1,該頻寬也能達到將近1000 MB/s的速率,而更新的PCIe 4.0規範除了從原先PCIe 3.0的8.0 GT/s傳輸率翻倍躍增成16.0 GT/s之外,最基本的x1通道頻寬速率也直接翻倍達1,969 MB/s,理論上,Gen 3x4的讀寫傳輸速率上限難以超越4,000 MB/s,但Gen 4x4卻能輕鬆跨越這道門檻,按照目前AMD與Intel兩大陣營皆已支援PCIe 4.0的情況下,反正最後都是要換PCIe M.2 SSD,何不如現在就換呢? 小編這次入手了Transcend的三款PCIe M.2 SSD,分別是Gen 4x4的MTE240S與Gen 3x4的MTE220S、MTE110S,不論是對於現行成熟的PCIe 3.0介面、或是新一代的PCIe 4.0架構,通通都能任君選擇!還在用舊款的HDD或是SATA SSD嗎?還是小容量又速度慢的舊版本呢?既然都打算升級主機板晶片組了,儲存裝置是不是也應該考慮一下?沒關係,給你一點時間思考,先來看看Transcend這3款產品有什麼特別之處吧! 一向低調的Transcend,在設計上也承襲這樣的風格,即使是彩盒包裝,也僅僅以黑色與象徵光亮的暖金色系做設計,本體也採用這樣的色彩搭配,也不同於市面上花俏的設計,沒有厚重的散熱片,沒有有時候看起來會眼花撩亂的RGB燈效配置,本體也僅用一片輕薄的高效石墨烯散熱片做散熱設計,但能加乘裝置熱對流,在高負載情況下運作時,可有效緩解熱源,就算搭配主機板上的大型M.2專屬散熱裝置也可以完全對應無虞,不須額外拆卸組件等,就算用來作為筆電、平板等裝置的升級也十分合適。 產品的定位上,MTE240S主要係針對影音創作者、電競玩家與企業用戶等高階應用所打造,符合NVMe1.4接口標準,搭載PCIe Gen4x4介面,提供4條各自達到16 GT/s頻寬的通道,相較PCIe 3.0提升了2倍之多。 拆下石墨烯散熱片後,可以發現MTE240S係採用雙面具備2顆3D TLC NAND顆粒的PCB佈局,控制器則是搭載Silicon Motion(SMI)新推出的SM2267G控制器,快取顆粒為SAMSUNG K4A8G165WC-BCTD DDR4 8GB,在效能方面,官方所給出的讀寫數據為最高可達3,800MB/s、3,200MB/s(1TB版本)、2,800MB/s(500GB版本)。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擁有穩定的效能輸出外,MTE240S還內建了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除錯機制,提升資料儲存的可靠度,並提供動態熱能管理機制,能精準掌握裝置的溫度狀態,確保高負載狀態下的穩定性,且擁有5年有限保固服務,幾乎可以說,未來你都該升級裝備了、但保固卻還是在。 ◆主機板:ROG MAXIMUS XIII HERO ◆處理器:Intel Core i9-11900K ◆顯示卡:ROG STRIX RX6800 O16G GAMING ◆記憶體:XPG SPECTRIX D50 DDR4-3200 8Gx2 Transcend自家有個SSD Scope程式,能夠偵測SSD狀態、溫度、健康度,還能跑Benchmark,所以小編就先以Transcend自家的評測工具來試試看1TB的MTE240S 囉。 在這款SSD Scope中,可以發現MTE240S的確係以Gen 4x4的傳輸模式、讀寫速度為3,824.2 MB/s、3,155.5 MB/s。 而根據CrystalDiskInfo偵測資訊來看,可以確認MTE240S的傳輸模式為Gen 4x4、並採用NVMe 1.4規範;在CrystalDiskMark的評測中,無論是1GiB或16GiB的讀寫數據,都相當穩定,讀取速率都落在3,800 MB/s上下,寫入速率則在3,100 MB/s左右波動。 在TxBENCH上,也有相當不錯的成績,讀取速率為3,752.446 MB/s、寫入速率為2,379.311 MB/s,雖然相比其他評測軟體,MTE240S獲得的數據較低,但這是TxBENCH的原生因素,測出來的數據本就偏低,接著看到ATTO Disk Benchmark上,整體讀取速率都維持在3.5 GBs上下、寫入速率2.9 GB/s左右,穩定性相當優秀。 有別於上面介紹的MTE240S,這款型號為MTE220S、其採用的是PCIe Gen3x4介面,且符合NVMe 1.3接口標準,並提供玩家256GB/512GB/1TB/2TB共4種版本可以選擇,根據官方所提供的數據來看,4版本的讀取速率除256GB容量版本的最高達3,300 MB/s外,其他3款皆最高達3,500 MB/s,除此之外,4版本的寫入速度也都不盡相同,其中以1TB版本的3,200 MB/s與2TB版本的2,900 MB/s為高。 設計上,MTE220S採用的是無散熱片的裸片設計,拿來擴充各種平台都相當方便,對於大多數都有加裝散熱片的主機板而言,簡直是再合適不過,要裝在Mini-PC上也行得通,要另外加裝散熱片或安裝在轉接/擴充卡也無不可。 MTE220S搭載的是美光Micron的儲存顆粒、並採用單面4顆配置,控制器則是採用Silicon Motion的SM2262EN控制晶片,翻至背面可以發現快取顆粒為SAMSUNG K4A8G165WC-BCTD DDR4 8GB,至於PCB板上的空焊位置,按照推論,小編手上的是2TB版本,或許是替未來所推出的4TB大容量版本所預留。 同樣先透過Transcend SSD Scope資訊偵測,得到MTE220S採用Gen 3x4規範,並使用CrystalDiskInfo程式偵測發現,MTE220S符合NVMe 1.3標準;接著看到CrystalDiskMark所評測出的數據,採用Gen 3x4的2TB MTE220S,具有相當優良的讀寫能力,在1GiB檔案的測試下,讀寫分別為3,285.13 MB/s、2,675.21 MB/s;16GiB壓力測試的讀寫數據,則為3,288.08、2,657.03 MB/s,相當穩定、可靠。 不同的玩家有不同的需求,在Transcend所研發的PCIe M.2固態硬碟中,還有另外一款價格更加親民的MTE110S可以讓玩家輕鬆入手,規格上來看,與MTE220S相同,採用PCIe Gen3x4介面,且符合NVMe 1.3接口標準。 外觀上一樣也是採取無散熱模組的裸片設計,正面配置有4顆Transcend 3D NAND快閃顆粒,以及Silicon Motion的SM2263XT控制晶片,換到背面可以看到一樣焊了4顆Transcend 3D NAND快閃顆粒,總容量為1TB、共8顆顆粒組成(單顆128GB)。 雖然小編手上的這款是屬於最高的1TB版本,但MTE110S也提供了共4種容量版本供玩家選擇,分別是128GB/256GB/512GB/1TB,在官方所釋出的數據當中,1TB/512GB的讀寫速度最高可達1,700/1,400 MB/s、256GB最高可達1,600/1,100 MB/s、最後則是128GB版本,讀寫速度最高可達1,500/550 MB/s,玩家們可以需求來作選擇,譬如作為高速的SSD儲存碟使用就相當合適,畢竟價位親民,或是做為外接式隨身碟、搭配Type C外接盒就可使用。 在Transcend SSD Scope偵測資訊中可以得知,MTE110S採用Gen 3x4規範,再從CrystalDiskInfo中也能得知,MTE110S符合NVMe 1.3接口標準;最後看到CrystalDiskMark評測,一樣是1GiB與16GiB的雙重測試,1GiB測試中,1TB MTE110S的讀寫數據為1,692.48 MB/s、1,183.08 MB/s;16GiB測試則為:1,692.90 MB/s、994.92 MB/s,在讀取速率上的表現依舊平穩。 就目前來說,對比邁入成熟期的Gen 3x4系列來說,Gen 4x4 SSD的價位還是略為偏高,但相對性Gen 4版本的效能上顯然是更加突出的,在Intel與AMD兩家都支援PCIe 4.0之後,我們總算可以期待Gen 4x4 SSD的大量普及,這也意味著Gen 4x4 SSD的價格未來可望逐步的平民化,而某些廠家也對應Intel的11代處理器,讓玩家能夠透過更新Bios來使得Z490或H470晶片組能夠支援PCIe 4.0,既然都已經可以使用PCIe 4.0了,那為什麼不考慮看看Transcend MTE240S PCIe M.2 SSD呢? 但對於仍然只能使用PCIe 3.0的廣大玩家群眾來說,選擇具備效能不錯且運作穩定的MTE220S與MTE110S,配上親民價格與大廠的品質保障與5年保固,也是可以考慮入手的對象吧! 廠商名稱:Transcend - 創見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 創見官網 創見Facebook粉絲專頁 創見Instagram官方帳號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AORUS Gen4 7000s SSD系列固態硬碟解鎖PS5擴充功能,雙面散熱器輔以大儲存容量、輕鬆安裝便能體驗低溫高效遊戲效能
技嘉科技-全球頂尖主機板、顯示卡和硬體解決方案製造商,今天宣布其AORUS Gen4 7000s SSD系列固態硬碟完全符合PS5 M.2擴充功能,並提供遠高於規範要求的7000 MB/s讀取速度及最高2 TB儲存容量,讓玩家獲得最佳的遊戲運作體驗。 技嘉AORUS Gen4 7000s SSD系列固態硬碟,透過精選的新一代PCIe 4.0控制晶片,搭配精選3D-TLC NAND Flash,提供比上一代PCIe 4.0 NVMe固態硬碟更高的效能,搭配大型奈米碳塗層鋁質散熱鰭片及雙面散熱墊片,更提供更好的散熱效果。 在日前SONY公布最新PS5可提供M.2 SSD擴充的相關訊息及規範時,技嘉工程師便進一步對產品的外觀及效能進行檢視,並在實際驗證的結果確認AORUS Gen4 7000s SSD系列固態硬碟可以在不更換散熱片及做任何規格調整的情況下,支援PS5擴充功能,同時技嘉AORUS Gen4 7000s SSD高達7000 MB/s的讀取速度,更能提供玩家更好的資料讀取體驗,讓遊戲進行更順利。 技嘉科技通路解決方案事業群產品管理平台處長 徐繼道表示:「以目前市場狀況,單一遊戲佔用100GB以上的趨勢已慢慢形成,受限於目前PS5內建可用空間的限制,玩家安裝幾款遊戲之後,可能就會出現容量吃緊的窘境。此時,PCIe 4.0 M.2 SSD擴充功能便有效解決玩家的困擾。」 徐處長進一步指出:「AORUS Gen4 7000s SSD系列固態硬碟在外觀及速度及散熱片設計各方面皆符合PS5擴充規範輕輕鬆鬆便可安裝,而最高提供2TB的大容量,更可以玩家在短時間內不太需要擔心遊戲儲存空間不足的問題。」 技嘉AORUS Gen4 7000s SSD系列固態硬碟已於2021年初在市場鋪貨,已經購買的玩家可以直接在自己的PS5進行擴充使用,而針對本次PS5擴充需求,技嘉官網也提供進一步最佳化的韌體供下載,有需要的玩家可點選下方連結進行安裝更新,以獲得更好的使用體驗。 ◎更新檔網址: * 本新聞稿提及之SONY、PS5及相關衍生組合的名稱及商標歸屬,為索尼公司所有。
最多人點閱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PLEXTOR M8PeY 256GB、512GB、1TB實測開箱,玩家級NVMe型PCIe 3.0 x4 SSD效能實測大作戰!
- 十銓T-FORCE CARDEA 1TB散熱片版本實測開箱,PCIe 4.0 x4高效能固態硬碟!
- PLEXTOR M7V 256GB SSD實測開箱,玩家級固態硬碟中的物超所值之選!
- 金士頓Kingston HyperX Predator PCIe SSD 480GB實測開箱,進階級固態硬碟中的玩家聖物!
- KLEVV NEO N610 512GB實測開箱,取代傳統HDD最佳利器SATA 6Gb/s固態硬碟!
- 金士頓Kingston HyperX FURY SSD 240GB實測開箱,玩家級固態硬碟中的優質精品!
- PLEXTOR M6V 256GB SSD實測開箱,台灣品牌固態硬碟中的經典之作!
- PLEXTOR M9Pe 512GB實測開箱,史上最強PCIe 3.0 x4固態硬碟磅礡登場!
- Crucial MX300 750GB實測開箱,3D NAND固態硬碟全面來襲!
- KLEVV CRAS C710 512GB實測開箱,PCIe 3.0 x4 M.2 NVMe固態硬碟!
- ezlink Panzer IV-H SSD 128GB實測開箱,戰力十足的物超所值固態硬碟!